党建领航  
党务工作
外出交流
学习研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领航 > 详细查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辅导
信息来源: 本站信息 发布时间: 2022-10-17 浏览次数:1323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辅导

2022年9月13日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党员干部,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和收获,感到非常高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进、广泛实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四卷,蕴含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那么,这么多的内容,如何才能学深悟透、学懂弄通?

主要还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研读总书记的每次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辅导资料,如中宣部编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还有中央党校编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还有今年6、7月以来出版发行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参考资料。这样才能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今天,我想用两个多小时,从总体上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大致脉络,给大家作个介绍。主要交流三个问题: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以下就称“习思想”);二是“习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三是“习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这里主要讲“习思想”产生和形成的背景、思想源流,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产物。

“两个结合”是指,“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过去我们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只讲“一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讲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两个结合”。他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征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第一次讲到“两个结合”。这是个新提法、新概括,也是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是原创性贡献。所以,当前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两个结合”。

那么,怎样理解“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都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都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还有“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论述,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机结合。还有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述,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思想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多。

所以,“习思想”始终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也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总书记的讲话中,还大量引用古代的典籍,如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还有《治国有常民为本》《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习思想”的源流、渊源。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是也是在继承党的这些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说党的这些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就是“习思想”的渊源。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同志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从大革命时期到长征之前这段时期6、7年时间,党内“左”倾思想较为严重,过分强调苏联模式、过分强调攻打大城市,忽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忽视共产党弱小的实际。尤其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领导同志更是如此,如1929年从苏联回来到井冈山的刘安恭,他被任命为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当时他与毛泽东、朱德地位一样高。他完全按照苏联军事上那一套来干,照搬照抄、大搞本本主义,还指责毛泽东的游击战是自创体系,认为毛泽东那一套在马列著作中连半个字都找不到。就是因为他机械搬用苏联那一套,在他调到红四军任第二纵队司令员期间,率领部队在闽西长汀一带与敌人硬杀硬拼,不仅他自己英勇牺牲了,同时也给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所以,毛泽东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部队带上了罗霄山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地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特别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十年磨一剑”,直到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党的七大才正式明确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34年时间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探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些理论,连同毛泽东思想,一并为“习思想”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立足中国新时代具体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1)第一个具体的现实基础就是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我国GDP达到114万多亿,占到美国生产总值的77.3%。是改革开放前3645亿的300多倍。

此外,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秩序很好,社会稳定、生活殷实,连小偷这个职业都消失了。相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社会混乱,特别是美国种族撕裂、社会动荡、暴力事件、枪击案件频发,去年因枪击案件伤亡8万多,死亡4万多,人们没有安全感。另外政府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感染1亿多,占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死亡人数达到百万。所以,多年来中国呈现的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这是“习思想”创立的重要实践基础。

2)第二个具体的现实基础是“两个大局”。“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定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习思想”创立的重要现实基础。

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遭受严重逆转,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俄乌战争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美国从单边主义到极力拉拢部分国家,对抗中俄;欧洲从欧洲整体利益发展到各国自保,从分别制裁俄罗斯到目前反噬自身。总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迎来了新矛盾、新挑战和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这是“习思想”创立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和现实基础。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并将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概括为个明确。这是一个新的概括、新的理论阐释。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曾将“习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深刻内涵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发展为“十个明确”,这说明党的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不断与时俱进。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十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领导核心: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习总书记多次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点绝不能含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讲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与当时否定党的领导有直接关系,当时苏共不少高层领导多次提出,要将国家《宪法》中“关于党的领导的规定”删除。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默认这种做法。最终在1991年春季,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取消了《宪法》第六条的规定,删除苏共在国家政权中领导核心地位的规定。最终,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又不得不在当年12宣布苏联解体、苏共解散。真是一个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啊!原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俄罗斯成为苏联的主体继承者,其次是乌克兰。而眼下兄弟两战火纵横、尸横遍野。

那么,怎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在宪法中明确党的领导地位,明确党执政的合法性。2018宪法修订中,在总纲第一条中就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条。那么,有人问魏老师过去我国宪法没有党的领导的规定,我说有,但是在宪法序言中。这次放到宪法总纲、放在第一条,这还是第一次。

其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捍卫“两个确立”。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牢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一贯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问题。毛泽东曾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也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9670多万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导致各自为阵、甚至一盘散沙。所以,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就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实现这一任务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步从2021年起,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即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近代以来我国倍受侵略、受尽欺辱,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追求,无数的仁人志士对强国富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就有“振兴中华”之意。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也提出了“民族复活”“中华民族之复活”,并为之奋斗终生;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呕心沥血、追逐一生。所以,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一代代中华民族接续奋斗的目标。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主要是从精神层面讲的,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斗争的胆略、勇于斗争的气概、顽强斗争的精神。我们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英勇斗争。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毛泽东曾在1939年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来建设,邓小平、江泽民又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把我们的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这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围堵、打压、遏制会越加越强烈。所以,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敢于斗争、迎难而上,在事关国之大者、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勇于面对、敢于针锋相对。

(三)矛盾转化: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有三次:第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非常正确。第二次是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也非常符合实际。围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还说“物质文化落后、社会生产落后,这不符合实际。”所以,党的十九大,总书记敏锐地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

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有许多方面:如贫富差距较大问题,如我国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3亿人月收入在1-2000元。在财富占有上,10% 的家庭占到总财富量的70%。这种财富格局的不平衡,又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如前一段时间上海发生疫情,爆料隔离期间那些富豪,不仅有上海顶级饭店专门送来的美味佳肴,甚至连富豪所养的狗都有专人拉出去遛。这是一种明显的不平衡。

再从社会生产水平来看,也不平衡。现在既有先进的人工智能、5G网络技术,同时还存在西汉发明的犁牛耕地,甚至一些偏远山区还主要依靠人力。

再一点,就是发展不充分,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什么我们走进像中大国际、金花、金鹰一些大商场,一眼望去几乎不认识字?就是因为这些品牌都是国外的、全是外文。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国外商品充斥市场?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品牌效应还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家通过深化改革、政策调整,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安定、民主法治、绿色环保等全方位发展,切实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四)发展布局:明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把握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我们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布局。 党的十七大,又增加了“社会建设”,发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完善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说明我们党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从“五位一体”的相互关系来看,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前提、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大建设”同步推进,同时又特别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十年,我国在生态恢复、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实,习总书记早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就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观点,他讲“青山绿水从长远看是无价之宝”;在福建任省长期间,他又指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2005年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到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了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后来又深刻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明确“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所以,总书记不仅发展完善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且还发展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实际提出来的,也从人民群众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含有奋斗目标,有包括战略措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去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郑重向世人宣告,十八大之后确定的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第一个全面已经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实现目标的措施和保障。

(五)发展动力: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安排。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讲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一场伟大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多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主轴。

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兴则国家强、制度强则国家稳”。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很重要一点就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如,在政治制度上,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制度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上,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些制度都是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起来的、内生演化得来的这些治理模式,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我们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决不能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那一套,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根本方向:明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2016年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又提出了“文化自信”。这就将“三个自信”发展完善为“四个自信”。

那么,如何来理解“四个自信”? 

1、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未来前景的高度自信。道路问题是举什么旗、走生路的根本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为什么要坚定道路自信?一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道路。二是这条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三是这条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的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就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以,这条道路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

2、理论自信,就是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发表了一些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制度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社会等各项制度的高度自信。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我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是完全正确的、行之有效,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多年来,西方从未中断对我国推行“颜色革命”,鼓吹西方宪政民主,即资产阶级“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认为这些制度具有普世价值。实践中不少国家包括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蛊惑、上当受骗,俄罗斯就实行了西方那一套,不但没有像过去那样成为世界“两霸之一”,反而被西方步步东扩逐步压缩其国际空间,甚至到了再次被肢解的地步!这就是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结局。

实际上,我国也探索实行过西方宪政那一套。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就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实行五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从1912——1913年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有300多个党派成立,但随着宋教仁被杀、袁世凯胁迫议员选举他为大皇帝,还有张勋辫子军复辟帝制闹剧的出现,再加上国外各种势力的干扰和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这种制度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没有站住脚。也就是水土不服、不符合中国实际。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4、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所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这里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我们党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它不仅包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蕴含在我们党的红色文化基因、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崇高境界。所以与其他“自信”相比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对错误的思潮,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如,西方一些学者侮辱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怎么没信仰?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未中断,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靠的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信仰的就是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是信仰宗教才叫有信仰。我们决不能拿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判断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中国人是否有信仰,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判断标准。在座的同志们都上过大学、研究生,都学习了许多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理论,但我们学习西方是为了超越西方,而不是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根本立场: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族情怀”这是“习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于“习思想”的一条红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纵观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为的是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为的也是人民的利益。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的也是人民的利益!

其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离开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毛泽东曾经讲过“孙中山先生周游世界,游说列强,幻想某一强国支持他打败军阀,但他却不知道到劳动人民中去寻找支持的力量,不知道革命的伟力就在人民群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人民。

最后,要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看成是天、看成是地,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离开人民群众我们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我们要依靠群众,就要关心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开始让 “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党的十八大,他面对记者讲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几十年时光荏苒,他的民生情、群众爱、公仆心从未改变。所以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是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红线。

强军目标明确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1、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我们要高度重视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

历史史实证明,军强才能国安。众所周知,中国在北宋时期,经济文化非常繁荣、百姓生活非常殷实。有人讲北宋产值占世界的50%,当然这无法考证。但著名的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讲,“两宋统治的300年中,我国经济文化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就是如此富裕国度,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队作保障,经常受到北方的辽国、西夏的袭扰和欺辱,最后还被落后野蛮的金国攻下了都成汴梁,灭掉了北宋,掳走徽、钦二帝,这就是史称的“靖康之耻”。真是亡国的教训啊!

所以,随着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越来越近,遇到的挑战和围堵、打压也会越来越激烈,这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保障。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这是我们的强军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要提高备战打仗的能力。

2、围绕目标,全面提高备战打仗的能力

人民军队首先是战斗队,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越是不能打仗、越有可能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所以,要用打仗的标准,来提升备战打仗的能力。打仗必然是硬碰硬,训练必须是实打实。习主席指出,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近年来“装甲雄师穿大漠,铁流滚滚啸尘烟;银鹰展翅巡疆海,战舰劈波云水间。”这就是训练的一个场面!

习近平主席强调“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状态”,能战方可止战,威武之师要威武,军人还有血性。正如习主席所讲“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战斗力”。所以,各项工作都必须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拉得出、上的去、打得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战争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如古代的秦军,实行的就是按杀敌数量进行奖励的军功制,在战场上将士们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来、绑在腰上继续杀敌,这些勇猛无比的将士,也成就了秦王朝的一统天下。这就是血性、这就是战斗力。

新中国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如抗美援朝战争打得非常惨烈。我们都看过《上甘岭》《长津湖》,都读过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将士不怕严寒、不怕饥饿、不畏强敌!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最终我们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队。美国建国200多年,唯有中国打败过美国,把美国从鸭绿江畔一直打到汉城,如果不给他留面子,就把他赶到大海里了。所以世界上只有中国不怕鬼、不信邪、骨头硬。只有中国敢理直气壮地讲:“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围绕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和依法治军,要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军民融合”。这是我军的强军布局。

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其核心就是党指挥枪。正如习主席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党指挥枪”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改革强军,这是强军和兴军的必由之路。军队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2016年军改以后,设五大战区、重新组建了五大军种,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科技兴军,就是要向科技要战斗力、要贡献率。近年来,我国军事科技成果非常丰硕,有航母杀手——DF26、DF21;有高超音速导弹——DF17“水漂弹”;还有量子卫星、无人作战飞机、无人舰艇,电磁轨道炮等。这些科技成果,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再一点,就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国家战略。其实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军民融合,如美国在先进武器研发制造、卫星的制造发射、军事战略的研究发布等都由民间完成。如,美国空军飞行员的培训,就是由民间各种“飞行公司”来做。所以,我们必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特色大国外交:明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3年习近平就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即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他国的合法要求,这应是各国相互依存的共同价值观、利益观。

本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加深。无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所以,必须站在全球角度认识和处理国家关系。我国在习近平这一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近十年来,我国积极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共进,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切实发挥大国地位的作用,我国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30%以上。可以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经济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些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这是对中国的偏见。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5000年来的文明史告诉全世界, “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早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圣人在《论语》中就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理念,应尊重他人,不要强加于人。还有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墨家”,他们主张“非攻”、兼爱,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就是反对战争、大爱无疆的理念。

所以,我们主张的是“胸怀天下”“大爱无疆”,我们倡导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高举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3、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今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搞零和博弈,继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我们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愿意将其贡献给人类社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政治保证: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就必须建设伟大工程。那么,怎样建设我们的党呢?

1明确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这段话,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统领和总体布局。具体就是:确定一个目,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明确一个方针,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一条主线,即“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强化一个统领,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夯实一个根基,即夯实“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根基瞄准一个着力点,即“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同时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所以“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两个保证,即保证全党服从中央,保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核心内容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净化政治生态、提高政治能力和永葆政治本色六个方面。就这六个方面而言,政治领导是首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有教训的。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作为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就推行右倾机会主义,他认为农民阶级文化太低、工人阶级太幼稚,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主张在统一战线中放弃党的领导。在北伐时期,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等,先后通过有效途径进入了地方的政治委员会或政府,但陈独秀坚决反对。他还要求放弃对武装力量领导,认为统帅中国革命的力量必须是资产阶级。这就造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惨败。这就是一个放弃政治领导的典型案例。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要用习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从而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和信念上的坚定。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945年7月,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长谈中讲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共产党如何跳出这个周期律?毛主席讲,“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探索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决心。近年来,强化对“一把手”的重点监督和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日常监督,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治“四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落实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理解“习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要立足“当代”、突出“中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别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在讲“习思想”的指导中国“谋复兴”的意义。

“习思想”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怎么来理解呢?我觉得“21世纪马克思主义”,1个世纪是一百年,那就是今后100年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没有讲地域,那就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这是讲“习思想”的世界意义,就是指导世界“谋大同”的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个提法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新概括、新阐释。中华文化是自成体系的,是全球三大文化体系之一、三大板块之一。全世界有以盎格鲁萨克逊为主体的基督教文化、有以阿拉伯世界为主体的伊斯兰文化,还有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和合与包容,它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蕴含于近代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集结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崛起和与世界各国交融的发展过程。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精忠报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浩然正气、踔厉奋进等中国精神元素,在“习思想”中凝结为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华。

所以,“习思想”中,就凝聚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核心元素,体现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优秀基因,闪烁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无限魅力。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在前面我讲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我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同志们,习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今天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进行了交流。我想对大家只要有所启发,能理出来一个脉络,就对得起今天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最后,我想用毛泽东一首诗,结束今天的讲课: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谢谢大家!

 



商会概况 | 会员单位 | 党建领航 | 宣传视频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2-2023 西安市定边商会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雅荷四季城东门西安市定边商会 电话:029-86114216
陕ICP备2022003101号 技术支持:华赛科技